
疫情對各行各業或多或少都產生了影響,尤其是傳統的教育培訓行業。不少教育培訓機構因資金斷裂、轉型失敗、學員退費等原因而無奈退場,含恨而去,即使存活下來的機構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。
如果還是一成不變按照傳統方法去做市場很有可能事倍功半,收效甚微。所以,必須針對市場變化,做好應對之策,打造新營銷思維,方能胸有成竹做到處變不驚,順勢而為達成名利雙收。具體如何操作?牛云老師給大家分享了5大妙招。

第1招,打造線上線下互動營銷場景。通過此次疫情明顯發現,只有用線上和線下兩條腿走路的機構抗風險能力才更強。
線上渠道可借助微信社群、直播平臺、小程序、微博、官網、公眾號、抖音、電視臺等線上渠道做宣傳推廣和生源裂變。
比如借助小程序推出砍價、拼團活動做裂變,通過抖音短視頻、大V號、電視臺做宣傳。

同時,繼續抓線下渠道,打造一條線上試聽——線下體驗——線下教學——線上維護——線上線下同時轉化的招生閉環。每個階段都巧妙設計轉化和營銷環節,死死的把每個學生套在這個環內。
第2招,兩手準備兩手抓。當線下不能上課的時候,如何繼續保持盈利?答案就是轉戰線上,快印客因為一直有做線上、線下兩手抓的準備,所以疫情來臨,我們的業績能做到保持平穩持續性上漲,這就是企業的生存賺錢的能力。
第3招,建立私域流量池。疫情導致線下流量枯竭,且公域流量獲客成本不斷攀高,大量企業擠入私域流量的賽道。培訓教育行業可以通過抖音、快手、頭條、企業微信等方式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,然后通過自建平臺APP、社群等形式沉淀客戶,達成購買,甚至復購和轉介紹的目的。

第4招,共享客戶。培訓教育行業賺錢的方式不局限于賣課程,可以通過建立共享客戶資源的矩陣,進行更多維度的輸入客戶和更多維度的輸出客戶來獲得利潤。
比如說和學校周邊餐飲、服裝等行業跨界合作,通過張貼海報宣傳獲取學生客戶精準資源,也可以選擇和文具行業的合作,輸出你的學生客戶資源。

第5招,用所有可能手段尋求出路。疫情逼著企業要迭代升級,尋找生存模式。除了轉戰線上,還可以通過建立私域流量等方式尋求出路,可以看見的是,很多企業已經紛紛做起直播,賣起自家產品,或者像餐飲行業一樣通過社群賣菜等一系列操作進行自救,教育行業也可以結合自身的優勢,比如師資力量,老師通過網課去授課,通過自媒體平臺去做分享等等。
歷史的車輪是繼續向前的,教育培訓行業存在大的機會和機遇,疫情的到來催生壯大了網絡課程的發展,多媒體的使用讓教育培訓行業更加多樣化,時代的車輪不停地前進著,疫情的出現是對教育機構的一次大的改革和洗禮。